首页

南一女S的联系方式

时间:2025-05-25 09:41:07 作者:2024浙江科技人才发展指数发布 浏览量:71130

  中新网杭州5月24日电(鲍梦妮)24日,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浙江省委党校“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在杭州发布2024浙江科技人才发展指数(下称“指数”)。

指数发布现场。 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供图

  据悉,指数聚焦“规模、结构、效能、环境”等4个维度,由研发人员数、战略科学家指数等15个二级指标组成,数据主要来源于《浙江省设区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浙江省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及省级相关部门协同,数据年份为2023年度。

  指数显示,浙江头部城市的人才集聚能力表现出明显优势,结构性差异短期内仍将持续存在,各地人才转化能力与产业结合深度成为效能分化的重要因素,科研基础条件与体制机制协同水平成为影响环境指数的支撑要素。

  具体来看,浙江11个设区市科技人才发展指数呈3级梯队分布。杭州、宁波、嘉兴处于第一梯队,温州、绍兴、湖州、金华和台州位于第二梯队,衢州、丽水和舟山处于第三梯队。从位次变化情况看,绍兴、丽水较上年各提升1位。该省的区域差距依然存在,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位次回升,区域人才格局仍具可塑空间。

  从分项指数上看,在规模维度,浙江人口承载力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在人才总量扩张上优势明显,局部区域通过政策驱动实现较快突破;在结构维度,具备高教资源、科研平台和产业协同优势的区域,更易形成高层次人才集聚格局;在效能维度,部分制造业强区和新兴工业基地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协同方面成效初显;在环境维度,科技投入强度高、制度供给完善的地区,营造了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环境。

  指数还显示,浙江各地人才活力涌现出一大批特色亮点。例如杭州以“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认定为主线,打造“一体两翼”人才支持体系;衢州依托浙大衢州“两院”,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湖州吴兴区推出“顶天立地”政策矩阵,构建分层分类人才支持体系。

  “由此可看出,浙江各地人才工作创新突破与务实举措交相辉映,呈现亮点纷呈、蓬勃向上的生动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俞锋华表示。(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领馆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防范洪涝灾害

为巩固铁路行业客运提质成果,进一步提升沿线山区旅客出行体验,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客运段精心筹备,联合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宝鸡市中医院开展“6063次公益慢火车‘流动医疗室’送健康进大山”活动。

经济学家向松祚:房价未来还会继续下跌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成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从构建完整的脱贫攻坚法律体系到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持续为减贫共富提供法律保障。

新疆和静:国道218线一路段因洪水冲毁路面致交通中断

乔萨里说:“《小鲤鱼大冒险·灵渠奇遇》的表演有趣而充满智慧,它可看、可学、可玩,艺术的意义就是让儿童抑或是成年人都能由内而外地感受到幸福。”在融合了文化、艺术与自然的桂林艺术节里,她深切感受到中国与国际艺术文化与众不同的魅力。

生态美、候鸟归!濒危“稀客”飞抵“驿站” 冬日精灵蹁跹绘就和谐画卷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投资并购市场平稳回升

据了解,公安机关将严打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犯罪作为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重点任务,相关违法犯罪被列为“夏季行动”和“昆仑”等专项行动打击重点。工作中,各地紧盯灭火器、呼吸器、消防水带等重点产品,严查产业集聚区、制假源头地、销售集散地等重点区域,聚焦网络平台、寄递物流、检测机构等重点环节,强化主动进攻,坚持重拳出击,成功侦破一批重特大案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同时,各地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强化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努力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安徽、四川等地通过建立“专家工作室”等举措,打造攻坚克难的“撒手锏”,专业化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相关资讯
聚焦“双碳”促发展 以绿为底谋新篇 ——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一)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深入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建立设施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全面掌握现状底数和管养状况。编制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对城镇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消火栓(消防水鹤)、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新建市政基础设施的物联设备应与主体设备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老旧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应区分重点、统筹推进,逐步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模拟仿真、情景构建、快速评估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建立涵盖管线类别齐全、基础数据准确、数据共享安全、数据价值发挥充分的地下管网“一张图”体系,打造地下管网规划、建设、运维、管理全流程的基础数据平台,实现地下管网建设运行可视化三维立体智慧管控。强化燃气泄漏智能化监控,严格落实管道安全监管巡查责任,切实提高燃气、供热安全管理水平。落实居民加压调蓄设施防淹和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水质监测,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加强对城市桥梁、隧道等设施的安全运行监测。统筹管网与水网、防洪与排涝,健全城区排涝通道、泵站、闸门、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海、水库等应急洪涝联排联调机制,推动地下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及其连接通道等重点设施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强化地下车库等防淹、防盗、防断电功能。

热门资讯